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英语:populism)

又译平民主义、大众主义、人民主义、公民主义,指的是一系列强调“人民”观念并与“精英”相对立的政治立场,多与反建制和反政治形态挂勾[2]。民粹主义是社会科学语汇中最没有精确定义的名词之一,也可以被当成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学术界有关民粹主义的讨论甚多,但是把它当成一个独立学术概念来处理的却很少,主要原因是民粹主义呈现的样貌过于丰富、难以捉摸。

民粹主义通常是精英主义的反义词。在古希腊城邦发明民主制度之后,对于应由精英、贵族还是一般大众来掌握政治,出现了争论。支持民粹主义者则诉求直接民主与基层民主,认为政治精英(当下或未来)只追求自身利益,腐化且不可相信,希望由人民直接决定政治事务。

解读民粹主义的通用框架被称为观念作用方法:这将民粹主义定义为一种呈现“人民”为一股道德善良的力量,并将他们与被描绘为腐败和自私的“精英”相对比的意识形态[6]。民粹主义者对“人民”的定义各不相同,可能基于阶级、种族或民族等线索,并通常将“精英”描绘一个作为同质性实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媒体机构,同时指责其将自身以至大公司、外国或移民等其他团体的利益置于“人民”的利益之上[7]。民粹主义政党和社会运动通常由具有魅力或主导地位、并以“人民代言人”自居的人物领导。根据观念作用方法,民粹主义常常与其他意识形态相结合,例如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或社会主义;因此,在左右政治光谱及衍生政治光谱的不同位置都可以找到民粹主义者,既有左翼民粹主义,也有右翼民粹主义[8]。

民粹主义不代表一定要采取激烈与暴力的手段,温和的手段包括诸如演讲、静坐、绝食,而且近代采取温和手段抗议的成功率也较高。。

分类

民粹主义主要可分为左翼民粹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两类,此外也有同时不属于左翼民粹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的民粹主义,例如中间主义或第三位置的民粹主义。

左翼民粹主义

左翼民粹主义(英语:Left-wing populism)是一套拒绝现有政治共识,结合反自由放任主义与反精英主义的政治哲学。其言辞往往包括反建制、反对当权派。通常代表底层群众的利益。之所以称为左翼,是因他们推崇社会平等与相关的政府方案,热衷于财富再分配和解决社会贫富分化问题,反资本主义和反全球化,主张经济民主、另类全球化、多元文化主义。与右派的右翼民粹主义、保守主义、反移民思想相对。

右翼民粹主义

右翼民粹主义(英语:Right-wing populism),又称民族民粹主义(英语:National populism)、右翼民族主义(英语:Right-wing Nationalism)。是一套拒绝现有政治共识,结合右派政治与反精英主义的政治哲学。之所以称为右翼是因他们拒绝社会平等与相关的政府方案、反对社会融合,以及隐含的本土主义(Nativism)思想。民粹主义则是其反对精英的立场吸引“一般大众”。

源流和历史

民粹主义的字根源自拉丁语:populus,是人民或群众的意思,通常被用来与精英主义、贵族制、共治主义或金权政治相对。在古罗马,拉丁语:populus意指拥有公民权的罗马公民。在罗马共和时期,有一群被称为平民派(拉丁语:Populares)的政治人物,包括提比略·格拉古等人,他们推动以罗马公民举行的公民大会,来替代由元老院,进行决策。与他们对抗的贵人派,则支持元老院统治的政治人物,强调精英贵族才拥有统治的能力与智识。贵人派认为,人民缺少知识与统治能力,易受煽动,将权力交给人民,将会带来暴民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