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法语:Dada或dadaïsme)

是一场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文艺运动,发源地是苏黎世,涉及视觉艺术、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因战争颠覆、摧毁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的产物。达达主义作为一场文艺运动持续的时间较短,然而其波及范围却很广,并对20世纪的所有现代主义文艺流派都产生了影响。

特征

达达主义者的活动包括公开集会、示威、出版艺术及文学期刊等等。在达达主义者的出版物中,充满着对艺术、政治、文化的热情洋溢的评述和见解。 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 这场运动的诞生是对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的一种抗议。达达主义者们坚信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种价值观是一种僵化、呆板的压抑性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上,还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达达主义运动影响了后来的一些文艺流派,包括超现实主义和激浪派。 达达主义者认为“达达”并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反艺术”。无论现行的艺术标准是什么,达达主义都与之针锋相对。由于艺术和美学相关,于是达达干脆就连美学也忽略了。传统艺术品通常要传递一些必要的、暗示性的、潜在的信息,而达达者的创作则追求“无意义”的境界。 对于达达主义作品的解读完全取决于欣赏者自己的品味。此外,艺术诉求于给人以某种感观,而达达艺术品则要给人以某种“侵犯”。讽刺的是,尽管达达主义如此的反艺术,达达主义本身就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流派。“达达”作为对艺术和世界的一种注解,它本身也就变成了一种艺术。 达达主义运动的大部分参与者都深受虚无主义观点的影响,认为人类创造的一切都无实际价值,包括艺术在内。达达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的根基在于机遇和偶然性因素。 达达主义的理念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许多人旧有价值观的颠覆力量。既然很难从无序的世界中找到实际的意义,那么便索性把这种无序当作是这个世界的某种天性,并以之去颠覆那些维系着旧秩序的旧美学体系。他们认为,正是这种旧的秩序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 达达主义者试图通过对旧秩序的拒绝达到彻底瓦解旧秩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