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代入人设的些许思考(待补)|24.3.25


把生活刻意的陷在某种状态中,比如说刻苦、忧郁、励志抑或是积极向上、特立独行之类的状态, 以此想要去营造一种从自我视角(主观上帝视角)下合适当下环境的人设。
例如说,某人因为一些挫折,选择主动放弃社交一年,而将自己带入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设之中,以期求一种大变化、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又或者,某人家境贫寒,所以将自己带入代入到了逆风翻盘 的人设中,想要对抗自己的先天命运,成就一番事业。再或者,某高中小伙喜欢自己的同学,但又因为种种如害羞之类的原因而不敢表白,因此选择了将自己代入到了暗恋者的视角,试图成为一个“隐秘而伟大” 的同学,默默关心自己欢喜之人。他希望在这种”默默“的角色中倾注自己爱意,获得被被暗恋者似是而非 的关注。他相信它的这一番行为,这段青春暗恋故事会是一段有趣的记忆就算被暗恋的人丝毫不知。
这些行为很常见也好像很合理,其中也都存在着一些逻辑,那就是其中的主人公都明白在自身的认识下自己的处境是怎样的,所以他们选择”变身“,选择成为某种角色。”一鸣惊人者“、”逆风翻盘者”和“暗恋者”。 很显然,这是一种有自知之明的选择,但是仔细瞧瞧,其实又能发现这些选择的源动力其实都并非来自于自身,而是被裹挟在某些原因中产生的,比如说“一鸣惊人”者,他想要的究竟是获得成功,还是对于自己 在受到挫折之后对自己形象的挽救,又或者说是得到别人的认同?虽然毫无疑问的是,这样的想法会让它产生去成就某事的动力,这是好的,但这是过程还是目的,他的过程在为目的服务?还是目的在为过程服务?虽然这其中或许并不存在好坏之分。同样的,“逆风翻盘”者、“暗恋者”也是一样的。
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去做如草随风动,草长马发情般自然而然的事,反而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写着写着就发现有点跑题了,这算不算自然而然?那自然而然又成为了什么? 真奇怪,后面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