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主义


荒诞主义

意为音乐上的“不合调”,在存在主义中用来形容生命无意义、矛盾的、失序的状态。矛盾是失序的现象之一。

概述

一个事物的基本意义的存在必须要一个更高的意体来解释。但是,这个更高意体的意义又必须要一个比它更高的意体来解释。这个“解释的锁链”不可能达到一个结果,从而,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拥有至高的意义。哪怕这个结果被发现了,它也有可能并不能满足我们。好比说,当一头猪发现它的“至高意义”是被人当成食物屠宰掉时,它不会对这个“意义”感到满足的。从而,根据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生命是无意义的,是荒诞的。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西西弗斯)对荒谬做的描述:在一个突然被剥夺掉幻象与光亮的宇宙里,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一个异乡人,既然他被剥夺了对失去家园的记忆或对已承诺之乐土的希望,他的放逐是不可挽回了。这种人与生命以及演员与场景的分离就是荒谬的情感。[1][2][3][4]

加缪认为,荒谬的产生有四个因素:

日常生活是机械的,重复的。在这种情况下,人对其存在的价值和目的产生了怀疑。“起床,有轨电车,四小时办公或工厂打工,吃饭,有轨电车,又是四小时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同一个节奏,循着此道走下去,大部分时间轻便自然。” 人认识到时间正在摧毁自己。“确认或成人已到而立之年······肯定了青春已逝。” 人意识到了自己终将死去。 人产生了一种被遗弃于陌生世界的感觉,人和世界被隔绝开来。

解决办法

面对荒诞的生命,某些人认为自杀是一个看似理智的方案;但是大部分人试图寻找其他的办法。加缪提出自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案:如果生命真是荒诞的话, 那唯一面对它的方法只有维持一个人对待荒诞的自我反应; 所以,如果没有良心的话, 这个思想与荒诞的相互反应是无法存在的。 请参考《西西弗斯的神话》和《反抗者》。 某些人透过神或宗教找到了意义。 某些人试图透过哲学找到意义。 “拒绝意义”, 并定义“生命的意义”为“活着本身”是另一种解答的方法。 很多人接受生命是无意义的, 但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同上,哪怕至高意义存在,他有可能并不能满足我们。相反,他们透过自己的生命去创造意义。 虽然这个意义并不是至高的,但它能给人动力。